ISBN :978-7-5201-8514-1
丛书名 :社区蓝皮书
学科 :行政管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决策;应用社会学;行政学
出版时间 :2021年07月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系列皮书编辑工作委员会
-
社区蓝皮书编委会
-
主要编撰者简介
-
摘要
-
序
-
前言
-
Ⅰ 总报告
-
Ⅱ 疫情防控与社区治理
2020年社会治理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新冠疫情防... 陈锋刘沛洁傅茜倩 -
Ⅲ 社区服务与社区养老
-
Ⅳ 互联网与智慧社区建设
-
Ⅴ 社区发展与社区治理
-
Ⅵ 乡村振兴与农村社区治理
-
Abstract
-
Contents
-
皮书
-
中国皮书网
-
皮书数据库
-
基本子库
-
法律声明
2020年,中国城乡社区总体发展态势较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社区垃圾分类以及居家社区养老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疫情防控背景下运用科技元素、社会工作介入模式不断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社区风险防控能力;社区为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智慧养老方兴未艾,城市物业企业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社区养老驿站及社区养老照料中心模式不断发展优化,社区老年教育路径更加多元;数字化社区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互联网+”继续向基层社区治理渗透;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和发展事业开始起步。与此同时,在社区治理和发展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网络社会风险防控能力有待提升、养老照料中心及社区养老驿站资源分布不均、规范化建设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城市社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存在规划设计有缺陷或挪作他用的现象,“行标”与“公标”政策不匹配的问题有待解决;城市老旧小区设施老化、居住环境差,物业管理缺乏长效机制;城乡居民社区治理参与度不足,城市居民对社区认知度、归属感和满意度亟待提升,监督机制有待完善;乡村振兴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农村社区治理的短板问题仍需解决。
对此,立足中国社区发展和治理,本报告提出建立健全机制体制,立足“互联网+”推动多业态融合与养联体建设,提升养老公共服务水平;多管齐下,增强特大城市网络安全软硬实力,构建更具韧性的智慧社区网络生态环境;多维度宣传社区活动,建立监督机制,引入专业化人才队伍和实现现代化信息管理,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加强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和分类治理,保障配套设施回归本源,提高设施配套标准,保障配套设施顺畅移交;以基层党建为引领,通过居民、产权单位、物业企业和政府的多元参与,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巩固农村社区脱贫实践与成效,建构以“组织振兴”为核心的乡村能懂、干部能用、基层操作性强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谭日辉
博士,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与管理处处长、北京城市管理研究基地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应用社会学等。主要代表作为《一个南方城市的空间社会学研究》(专著)、《北京社区治理机制研究》(专著)、《管理创新与政策选择——政府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研究》(合著)、《社会心态与民生建设研究》(合著)、《2020北京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研究》(合著)、《社会组织发展的深层困境及其对策研究》(论文)、《留下、离开还是等待——流动人口城市化的群体分异及其治理》(论文)、《风险社会视域下的韧性城市建设研究》(论文)、《数字平台优化韧性城市建设研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论文)等。
李金娟
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治理、社区养老、文化养老、文化社会学。主要著作为《北京市社区养老照顾专业化资源配置研究》(专著)、《社区治理:价值匹配(NCT)分析方法》(合著)。主持“基于‘时间银行’的北京社区居家互助养老模式创新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京社区工作者思想动态研究”课题(北京市社工委民政局委托决策咨询课题),并参与其他部门委托各类课题多项,在《学习与探索》《北京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文章共计30余篇,曾获第八届亚洲大洋洲国际老年学老年医学论坛论文优秀奖。
穆松林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城市管理研究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全国土地估价师,中国长寿之乡绿色发展区域合作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海南省质量协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专家。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学与空间治理、城市与乡村地理学的理论、应用和对策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城镇化与乡村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空间治理与土地利用等。先后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刊发理论文章5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主笔或参与的咨政建言报告得到中央及相关领导批示8份;获得省部级和全国一级学会奖项5项;出版专著2部、副主编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