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201-8490-8
丛书名 :医疗蓝皮书
学科 :医学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商业社会学
出版时间 :2021年06月
中国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在医疗服务体系改革进入深水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进入完善和落实关键期的大背景下,基于健康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遵循“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总结“新医改”启动后10余年来的实践经验和教训,顺势推出的健全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和举措。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方向和思路确立后,就备受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中国的县域医共体建设经过前期的试点、扩大试点,目前已经进入规模化试点和县域全覆盖建设的要求阶段。
鉴于中国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时代性、特色性和其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以及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中的重要性,本编委会经过精心策划、组织和研讨,经过一年多的打磨,方得以成文,概要如下。本成果在结构上分为总报告、统筹篇、地区篇和专题篇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报告,主要是基于国家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战略和实施步骤,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是新时期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的思想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组建县域医共体是推进健康中国实施的坚实保障的认识,梳理介绍了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演进以及“新医改”启动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方面的探索。然后,在介绍中国县域医共体建设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梳理总结了中国县域医共体建设在试点和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提炼了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难点,并据此从战略性和策略性层面提出了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对策建议。第二部分是统筹篇,分别从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远程协作、智慧分级诊疗以及远程专科协同救治方面介绍了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建设思路和方向。第三部分是地区篇,介绍了河北围场、云南东川、河南郾城、广东阳山、浙江德清和江苏浦口这6个经过严格筛选且各具特色的典型地区的医共体建设情况与经验。第四部分是专题篇,从县域医共体建设实际经济成效的角度,选择不同案例分析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实际经济效果;从县域医共体内主要参与者利益诉求的角度,利用博弈论理论分析县级政府、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各主体的合作动力,试图通过理论分析和评价探求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内生动力及下一步县域医共体建设需要医疗改革支持的改革方向;从县域医共体系统内各主体利益的角度,利用博弈论的局势稳定分析的方法试图探求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稳定且有效的组建模式。
何振喜
解放军总医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后勤学院政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
方伟岗
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副主任,病理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医疗联合体建设与健康扶贫蓝皮书》主编,《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1)》总编,《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2)——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三明实践”》总编。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病理学、肿瘤转移机制、医学科研管理。
陈航
管理学博士,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医院管理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北京医院协会医院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医药卫生界别副主任委员。先后担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一届医药卫生界别秘书长,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医药卫生界别秘书长,中国控烟协会医院控烟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出版专著《医疗供给侧改革:分级诊疗的合作模式选择研究》,担任《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1)》主编、《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2)——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三明实践”》副主编,在《中国行政管理》《系统工程》《求索》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7篇。荣获“北京市科技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抗疫先进个人”、2016~2018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与2019~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改善医疗服务管理奖”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医改政策、医院党建和管理。
刘丰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理事兼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疗联合体建设与健康扶贫蓝皮书》《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1)》《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2)——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三明实践”》主编。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并发布《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服务标准》《中医师治未病家庭签约服务规范》《智慧化血管健康全生命周期数字管理分级诊疗实践标准》等。连续八年负责组织并主持召开全国“互联网+医疗”学术高峰论坛,荣获“全国老区建设特别贡献奖”、“老区脱贫 巾帼英雄”、“中国优秀扶贫案例”、全国脱贫攻坚“最美人物”、“北京市脱贫攻坚创新奖”、北京市“感动社会 民政榜样”、“北京好人榜”、“河南省老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奖项或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医联体、紧密型医共体、城市紧密型医疗集团、慢病医防融合、分级诊疗、人工智能与超声机器人、DRG成本核算、卫生经济学。
杨洪伟
研究员,曾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卫生部国外贷款办公室综合处处长,卫生部派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与卫生、社区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与发展、农村卫生及农村合作医疗、国家药物政策及传统医学发展。研究成果有《中国农村健康保障的选择》《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创新——公立医院法人化》《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中国:卫生、贫困与经济发展》《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选择——从SARS中汲取教训》《在迅速变革的中国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国卫生形势分析》。参与并主持了由ASEM资助的5个卫生政策研究项目。
王雪峰
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副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评价理论、产业经济、消费经济、商业经济、流通经济、电子商务、流通经济学。出版学术图书《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及相关监管制度建设问题研究》《中国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综合评价与典型案例》《中国消费率问题研究》《流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1)》副主编,《医疗蓝皮书:中国县域医共体发展报告(2022)——新时代健康保障体系“三明实践”》主编。等;在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获省部级论文一、二等奖,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在《财贸经济》《中国流通经济》《经济学动态》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优秀对策信息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