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228-3751-2
丛书名 :民族发展蓝皮书
学科 :民族学
出版时间 :2024年09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民族地区的经济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虽然不是现代化的终极目的,但对实现社会、文化、教育等现代化的综合目标至关重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经济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经济基础,也体现为共同的现代化。
“十四五”是民族地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2020~2022年,民族八省区农业现代化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为实施保障粮食安全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统筹推进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建设;积极推动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农机装备现代化水平。民族八省区大力推进工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工业产业向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取得的成效包括:民族地区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的综合能源体系;民族地区推进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工业领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民族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民族地区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成效则体现为民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容扩量,加快推动服务业同制造业深度融合;民族地区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多样化升级。
民族地区在推进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不仅要尽快缓解省区层面的总体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的制约,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还要面对制造业层次偏低,特色优势发挥不够,科技、教育、人才对产业发展支撑力不足,市场主体不强,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等发展短板,以及部分行业和企业仍存在的经营困难,产业投资不足,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部分地方债务风险等级仍然较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系列问题。就其对策建议而言,主要包括强化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形成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强化开放平台培育发展开放型经济;缓解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本书的地区报告和专题报告对民族八省区相关地区的经济现代化成效、经验,以及问题与挑战进行了细致分析,为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王延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民族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民族研究》《世界民族》主编,兼任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会长(第七届和第八届)、中国民族学学会荣誉会长、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会长,国务院第八届民族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统战部等四部委“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是劳动社会保障与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地区发展、劳动社会保障等问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称号。主持“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民族团结云南经验”等重大项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智库办公室工作。出版《社会保障与社会治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等论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赵天晓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学。在《民族研究》《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民族报》等发表理论文章多篇,代表作有《新时代党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及其重大意义》等。主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典型案例调查研究”等课题。
徐文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2015年5月至2022年8月,作为援藏干部到西藏社会科学院工作。发表理论学术文章数十篇。先后参与“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改革开放30年思想史”等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研究,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西藏的成功实践”“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淡化宗教消极影响”等涉藏重大课题研究。
丁赛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世界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会秘书长。研究专长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劳动力流动、收入分配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民族研究》、《经济学(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China Economic Review、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Feminist Economics、The Review of Black Political Economy、Review of Disability Studie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等中外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及一般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王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民族语文》主编。兼任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民族文字文献,代表作有《从汉字到汉字系文字——汉字文化圈文字研究》《白语语法标注文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