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中国乡村遗产旅游发展报告(2024)
图书
中国乡村遗产旅游发展报告(2024)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ERITAGE TOURISM IN CHINA (2024)

ISBN :978-7-5228-4763-4

丛书名 :乡村遗产旅游绿皮书

学科 :旅游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出版时间 :2024年12月

乡村遗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不仅留存了乡村历史记忆,也是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资源。2024年是中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党中央首次以旅游发展为主题召开了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为乡村遗产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乡村遗产旅游提供了新的动力。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不仅显著提升了乡村遗产旅游的服务品质与效率,还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与内涵,推动乡村遗产旅游体验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与专业化。《中国乡村遗产旅游发展报告(2024)》全面总结了2024年乡村遗产旅游的发展进展,并结合实践案例提出未来发展建议,未来应注重乡村遗产旅游高质量发展、生产力革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以实现乡村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乡村遗产旅游发展报告(2024)》是“乡村遗产旅游绿皮书”系列的第二部,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研究和案例研究四个部分。总报告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助推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和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未来乡村遗产旅游的发展路径。分报告分别总结了2024年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和传统村落旅游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政策支持以及发展策略等。专题研究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和传统村落旅游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了虚拟空间下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认同框架、农业文化遗产地药食同源资源与旅游开发、梯田类与茶类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形象感知差异、乡村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实践、民族地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以及京西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和文旅发展导向。案例研究则主要针对浙江桐乡蚕桑文化系统、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广东岭南荔枝种植系统(增城)、江西婺源篁岭晒秋、浙江衢州碗窑村和广东省茶山镇南社村的旅游发展进行了分析,为乡村遗产旅游发展提供了实践案例,为乡村振兴以及乡村遗产旅游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闵庆文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兼任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会执行主席,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任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和《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等编委,曾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主席、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理事长等。在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认定、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潜力与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工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3项,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别贡献奖”、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杰出个人奖”等荣誉称号。出版相关专著与科普读物50余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50余篇。


张晓莉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乡村旅游和创意产品指导处处长。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旅游、文创等领域的行政工作,推动制定相关法规及政策文件。曾组织实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及履约工作、向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申报“最佳旅游乡村”工作、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等,参与制定非遗与旅游融合系列标准。


孙业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副院长,管理系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高访客座研究员,农业农村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副主任委员,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旅游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生态文化协会理事,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专家,以及《旅游学刊》副主编,Tourism Management和Journal of Heritage Tourism编委等。致力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乡村旅游、遗产与文化旅游、可持续旅游、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以及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青年项目、文化和旅游部项目、农业农村部相关项目等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9部;曾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科学研究贡献奖”、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等。


王静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党委常务党委书记、教授。兼任中国旅行社协会特聘专家、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行业评审专家、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旅游、博物馆旅游、旅游目的地管理等。主持“首都文化旅游产品质量提升研究”“旅游文化休闲产业的人才支撑体系研究与实践”“互联网+背景下旅游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研究”“2017北京旅游节庆发展报告”“旅游博览会绩效评估报告”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部。


刘铮

博士,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讲师,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师党支部副书记,北京联合大学“双师素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公共管理,主持并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参与横向课题10余项,参与出版著作2部,主编或参与出版教材2部,发表教研及科研论文多篇。2020年获得北京联合大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2021年获得北京联合大学课程创新大赛二等奖。


修宇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科技与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访问学者。曾任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奥运村部餐饮服务处专家,牵头制定运动员菜单,在对接国际奥委会和推动大型活动餐饮运行中国方案的国际化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或参与完成“首都餐饮文化资源内涵挖掘及传承创新途径研究”“冬奥村(冬残奥村)智慧餐饮运营管理模式构建”“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和多项局委办及横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撰写教材4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