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图书列表 >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4)
图书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4)
ANNUAL REPOR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INNER MONGOLIA (2024)

ISBN :978-7-5228-4414-5

丛书名 :内蒙古蓝皮书

学科 :区域生态学;环境生态学

出版时间 :2024年10月

《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报告(2024)》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牧区发展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创,重点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和取得的成效,旨在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更好地服务于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事业。

本年度总报告以“内蒙古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研究”为题,肯定了长期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在保护和建设由多种自然形态构成的综合性生态系统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深入分析内蒙古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面临的多重困难和瓶颈。内蒙古综合性生态系统本底脆弱、历史欠账较多、生态退化严重且多样,加之严重缺水的基本区情和长期以来倚重倚能的产业结构,依然是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绿色低碳转型的瓶颈。为此,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全面认清生态区情、准确把握战略定位的基础上,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相结合,坚决贯彻水资源“四定原则”,保持以水定绿的底线思维,推进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和生态建设的同时,注重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关系,做到综合性生态系统的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以推进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基础,深入挖掘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性生态系统本身拥有的生态资源,以及地域性生态文化资源的优势,探索生态产业化的多重路径,发挥生态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不断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专题篇主要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绿色低碳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核心理念,总结和分析内蒙古在生态友好型农牧业发展、资源型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生态建设、人口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重点生态系统(森林、草原和沙漠沙地)保护和治理、农牧民增收及绿色消费、重点区域(牧区、城市)绿色转型方面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调研篇以实地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就内蒙古多种自然形态所构成的综合性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问题展开讨论,肯定各地区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森林生态保护、草原生态修复、流域水生态治理、防沙治沙实践、传统能源绿色转型,以及特定区域——农牧交错带绿色转型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从微观视角剖析具体案例中面临的困境,旨在为其他地区、其他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治理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服务于全区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服务于全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火热实践,努力推动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文明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牧区发展研究所所长、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经济、草原生态与草牧场制度、草原畜牧业经济和牧区综合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70余篇,智库报告10余篇。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先后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一层次人才。


花蕊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牧区发展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牧区经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自治区社科规划办项目1项,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参与编撰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20余篇,成果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刘小燕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牧区发展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从事区域经济、“三农”问题、产业经济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合作出版图书1部,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50余篇。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才。


塔娜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牧区发展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草原生态保护、草原灾害经济、草原生态经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咨询报告10余篇。参与编纂多部专著,成果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