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自我”与“他者”:空间的书写规则与叙事逻辑
“自我”与“他者”:空间的书写规则与叙事逻辑
报告字数:59837字
报告页数:78页
摘要:流动农民工在城市空间实践的过程中,其主体性层面体现在他们是主体化过程与社会对主体进行塑造的力量相抗衡的过程。这里我们必须关注的是:在这些重大社会事件中不同的主体(如国家、政府、社会精英、流动农民工等)是如何通过一种空间实践或空间策略来书写空间本身的?流动农民工在城市中所“在场”或“缺场”的重大社会事件是什么?流动农民工是否是全球一体化、现代化发展逻辑、现代性生成以及乡土中国解构过程中的参与者或受益者?流动农民工是否可能在从乡村流向城市的现代性培育中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实现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完成自我的现代性生成?
文章目录
- 一 “自我”与“他者”:空间书写中的话语叙事
- 1.心理学论域中的自我生成
- 2.社会学论域中的自我生成
- 3.“他者”的叙事
- 4.“自我”和“他者”:流动农民工空间书写中的话语叙事
- 二 在场与缺场:全球化链条中的中国农民工生存现实
- 1.全球化、世界工厂与劳工的命运:一种趋势
- 2.全球化、血汗工厂与中国农民工危机境遇
- 3.全球化与中国农民工危机境遇的背后
- 三 抗拒与变迁:“自上而下”的现代化叙事与发展逻辑
- 1.现代化叙事和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现代化对农民工的抗拒
- 2.自愿性隔离与空间书写:农民工对现代化的集体抗拒
- 3.讨论:作为现代化的代价
- 四 理想与谋划:“自下而上”的现代性书写与艰难
- 1.现代性的内涵
- 2.城市的现代性营造与一种来自农民工“置错”的话语系统
- 3.流动农民工的“自下而上”的现代性“谋划”
- 4.流动农民工现代性生成的艰难与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