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乡村研究数据库!
登录
|
注册
|
|
研究工具
|
退出
|
机构管理
|
|
切换用户
|
退出 |
收藏本站
|
无障碍阅读
全部
|
图书
|
报告
|
图表
|
政策
|
资讯
|
档案
全 库
村 落
县 市
三 农
乡村振兴
全文
标题
摘要
作者
关键词
高级检索
专业检索
热词推荐:
现代化
县域
粮食
产业融合
党建
耕地
登录
|
注册
|
研究工具
|
退出
机构管理
|
|
切换用户
|
退出
首页
政策资讯
政策文件
国家政策
地方政策
中央一号文件
最新资讯
乡村资讯
学术资讯
专家观点
三农研究
农业研究
农村研究
农民研究
乡村振兴
政策解读
振兴模式
振兴理论
主题研究
产业兴旺
生态宜居
乡风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
学术名村
满铁调查村落
贵州屯堡村落
魁阁调研村落
张乐天联民村
县域发展
晋江模式
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太仓
镇江
珠江模式
东莞
珠海
学术史
社区研究
乡村建设
乡村史研究
社会工作
海外研究
海外看中国
海外乡村研究
科研服务
教材成果
课题信息
项目名录
免费专区
产品专区
三农研究数据库
乡村振兴研究数据库
村落调查研究数据库
张乐天联民村数据库
县市调查研究数据库
特色专题
乡村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巩固衔接
数字乡村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农村妇女
城乡关系
中国农民丰收节图片展
青年建设乡村图片展
全文
标题
摘要
作者
关键词
高级检索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近代城市体系的变动
中国近代城市体系的变动
作者:
姜涛
姜涛
##李长莉 左玉河
所属图书:
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
图书作者:李长莉 左玉河
出版时间:2006年08月
下载阅读
在线阅读
原版阅读
加入收藏
生成引文
报告字数:10718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
尽管中国人口的城乡结构大体上是稳定的,但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一样,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而在1850年到1949年的一百年间,亦即从清末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到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人口,不仅在数量上曾产生过极其巨大的变动,在作为人口本质属性的社会结构上也有了深刻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动或变化,当然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人口
城市
模式
文章目录
一种研究模式的提出
二 作为控制系统的清代政区
三 城市体系的破坏与重组
所属图书目录
编辑委员会
序
第一编 近代城市社会 一 城市社会空间
中国近代城市体系的变动
1905年的广州社会文化——从抵制美货运动的几个侧面观察
从恽毓鼎日记看百年前的北京城
1912~1937年官方市政规划与北京城墙的变迁
1928~1937年北平市政建设与市民生活环境的改善
近代北京胡同地方社会的演变
第一编 近代城市社会 二 城市经济
清末佛山镇的城市发展和手工业、商业行会
近代上海南市和沙船航运业
民国长沙米市的盛衰与社会发展
清末茶叶对外贸易衰退后的诸挽救活动
近代商会化解金融风潮之探析——以天津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编 近代城市社会 三 市民生活
不道德的交易:民国初年妇女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腐败
近代城镇手艺工人抗议形态的演变——中国与西欧的对比
高郎桥:近代沪东一个棉纺织工人生活区的形成(1914~1949)
跳舞与礼教:1927年天津禁舞风波评析
“《不怕死》事件”之前后经纬及其意义
第二编 近代乡村社会 一 乡村社会结构
山东乡里社会述论
清末闽南民间抗粮与乡族势力
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公务人员——见之于农村复兴委员会的调查
绥远土默特摊差交涉:五族共和下的蒙汉族群互动(1911~192...
人鼠大战:1950年代的内蒙古草原——以哲里木盟为中心
民族战争、政治动员与乡村变迁——以华中抗日根据地为案例
第二编 近代乡村社会 二 乡村经济与乡村建设
近代农民负担与国家财政条块分割体制
近代华北平原地主经济的发展趋向
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几个问题
神圣思维下的世俗建设:福建协和大学的乡村建设运动——兼...
第二编 近代乡村社会 三 乡村生活
“民不举,官不究”:从乾隆年间的一则刑案探测帝制晚期私...
试论清代至民国宁化的民间经济纠纷及其解决
民国时期的西北土匪与乡村社会危机
“李四喜思想”的讨论:建国初期中共教育农民的尝试
第三编 地域社会与公共事业 一 赈灾与慈善事业
江南绅商与光绪初年山东义赈
中国近代城市与慈善事业
民国时期的善款筹集及其限制——从华洋义赈会国内募捐活动...
抗战后期华北城乡的民间慈善团体与日本军政统治
第三编 地域社会与公共事业 二 地域社会
近代闽台族正制考述
清末民初地方自治下的“绅权”膨胀
近代青岛的三大会馆与青岛商会
相关链接
MORE+
推荐图书
双流模式——三化联动 ...
海城模式:三化并举 协...
MORE+
推荐文章
绪论 社区视角的城市流动人口研究
第三节 长汀模式
第一节 人口
第三节 人口
第一节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