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村社区治理路径探索
农村社区治理路径探索
报告字数:40239字
报告页数:42页
摘要:中国的社区研究始于农村,初衷是以帕森斯的社会结构功能主义探索社会改良之路。在20世纪20~30年代,乡村治理研究是几乎所有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关注的焦点。其中,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建设派,以吴文藻、费孝通为代表的社会学本土化派,以毛泽东、陈翰生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派,都对中国问题进行了诊断,并开出了药方。吴文藻认为,社会是各种发展程度不同的社区的结合,社区可分为都市、乡村和民族地区(也称部落社区)三类,在这三类地区分别开展社区研究,就可以达到对中国社会情况的基本认识,并且可以通过对不同社区文化的比较,来找到社会改良的方向。
文章目录
- 一 农村社区治理的意义
- 二 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和社会经验
- (一)治理理论
- (二)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理论
- (三)发达国家社区治理模式
- 三 公民社会视野下的农村社区治理路径
- (一)明确思路,转变观念,避免认识误区
- (二)按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搞好规划
- (三)造就农村社区治理的公民文化环境
- (四)构建多元协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结构
- (五)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社会工作委员会
- (六)完善农村社区公共品的供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