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商业
商业
报告字数:34394字
报告页数:51页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新都县商业发展情况。新都县在社会经济、交通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独有的商业贸易特点。新都已成为成都附近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从80年代后期起,全县的经济工作进入综合协调发展和配套系列改革的阶段。县级区域市场已有一定的雏型,国有商业为了与市场发展形势相适应,一是深化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二是建立新型高效率、多效能的流通机构,以提高其吸引力和辐射能力;三是积极发展工商、农商、商商之间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方位的横向经济联系;四是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改变作风,开展新业务;五是搞好营业设施、销售网点的建设。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 1.社会主义商业体系的萌芽和培育阶段(1950~1957)
- 第二节 商业流通体制改革(1978~1991)
- 1.商业流通体制的综合改革
- 2.实行多渠道流通,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
- 3.加强市场流通网点建设
- 4.市场调控手段的运用,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培育
- 5.建立了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市场管理新体制
- 6.形成大城市近郊农村的市场流通格局
- 7.促进了商品流通的发展,扩大了商品流通规模
- 第三节 国有商业
- 1.从恢复到起步发展阶段(1978~1980)
- 2.进行单项改革阶段(1981~1985)
- 3.全面配套改革,并不断深化改革阶段(1985~1993)
-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改革
- 1.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
- 2.拓展服务领域,完善农村商品生产服务体系
- 3.恢复供销合作社的集体性质
- 4.走向大市场,参与大流通,发展大联合
- 5.不断深化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 第五节 粮油购销体制的改革
- 一、1950~1976年的情况
- 二、1977~1990年的情况
- 三、粮油市场体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