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县级领导体制的建设
县级领导体制的建设

作者:静宁县情调查组

静宁县情调查组##静宁县情调查组

所属图书: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

图书作者:静宁县情调查组

出版时间:1992年02月

报告字数:8189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静宁县的县级领导有“四大班子”:中共县委、县人大常委、县人民政府、县政治协商委员会。这是一种面对全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事务,在中共静宁县委领导下,相互制约、相互协同的领导体制。静宁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在过去和现在都面临着如何驱除贫困、战胜贫困的中心任务,四大班子相互间的协调、制约有重要意义。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具体事务,也即如何调动各种力量为战胜贫困而协同行动,经常是静宁县四大班子的工作重心。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领导体制的演变
  •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领导体制
  •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领导体制
  •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领导体制
  •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领导体制
  • 第二节 现行领导体制的法定结构
  •         一、四大班子的法定结构
  •         二、四大班子非严格意义的法定结构
  • 第三节 现行领导体制的兼涉行为
  •         一、兼涉行为发生的原因
  •         二、兼涉行为已形成一种“整体领导”机制
  • 第四节 协同必然性分析
  •         一、兼涉行为和法定结构的矛盾
  •         二、形成协同机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