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业
农业
报告字数:31233字
报告页数:47页
摘要:海林县属山区县份,其特点:一是林地面积大,属县管辖的少;二是人口多,相对于黑龙江省其他县来说,人均耕地少;三是地貌类型多样,局部小气候明显;四是自然资源较丰富,开发不足;五是交通方便,市场广阔。这决定了海林农村的发展,必须走综合开发、协调发展之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90%以上的劳力搞饭吃。农村产业结构单一而相对稳定,农村经济在波动中缓慢增长。进入80年代之后,尤其是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温饱问题,步入了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农业连年丰收,多种经营竞相发展,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四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的开发中找到了出路,初步形成了粮食生产、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鼎立,三位一体的新型经济格局,出现了四个各具特色的生产区(粮食主产区、多种经营区、工商蔬菜区、林牧生产区)。农村经济持续高涨,是以往任何时期均不可比拟的。从1979~1988年,全县粮豆薯总产增长了42.4%,农村社会总产值翻了两番多,农村人均收入增加了6倍。1988年末,海林县被评为黑龙江省农业先进县之一。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历程
- 一、恢复和发展阶段(1949~1952)
- 二、徘徊、波动阶段(1953~1979)
- 三、高速发展时期(1980年至现在)
- 第二节 农业生产条件
- 一、农田基本建设
- 二、水利建设
- 三、农业机械
- 四、农产品加工工业和农用电力
- 五、人地关系
- 第三节 农业结构
- 一、农林牧副渔五业构成
- 二、种植业结构
- 三、林业结构
- 四、畜牧业结构
- 五、副业结构
- 第四节 农业生产水平
- 一、农业的投入
- 二、耕作和栽培
- 三、主要农作物亩产水平
- 四、农业生产成本
- 五、生产率和商品率
- 第五节 农业经营体制
- 一、改革前的人民公社体制
- 二、双层经营体制的确立
- 三、家庭经营
- 四、专业户
- 五、农村新经济联合体
- 六、乡(镇)村办企业(含村以下企业)
- 七、农村社会化服务
- 八、土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