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绿洲农业建设
绿洲农业建设
报告字数:42083字
报告页数:57页
摘要:历史上,永昌县的耕地资源一直比较充足。根据《永昌县志.农业卷》记载,清康熙六十年(1721)有屯科地54.85万亩,人均有地21.23亩,除历年冲压地外,实际熟地36.88万亩,人均有熟地14.27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永昌县同全国绝大多数地方一样,农业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体制。土地、山林、草原,耕畜、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归生产队全体社员集体所有,由生产队经营,生产队作为基本核算单位,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在分配上,以生产队为单位,实行按劳动工分分配的制度,社员的口粮分配到户,公社、生产大队的土地、山林、草原,以及大中型农机具和其他财产则分别属于全公社或生产大队范围内全体社员集体所有。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绿洲农业建设的条件及其利用
- 一、土地资源与利用
- 二、农业气候资源与利用
- 三、生物资源
- 四、农业机械与农业技术装备
- 五、水资源及利用
- 第二节 水利建设
- 一、水利建设成就
- 二、水利建设投资
- 三、水利管理
- 四、工农业争水矛盾及解决办法
- 第三节 农业生产结构
- 一、农业内部结构及变化
- 二、种植业结构
- 三、林业结构
- 四、畜牧业结构
- 五、副业、渔业结构
- 第四节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 一、农业投入水平
- 二、耕作制度改革与新技术推广
- 三、农作物生产
- 四、果品与畜牧业生产
- 五、生产率
- 第五节 农业经营体制
- 一、双层经营制度的建立与巩固
- 二、土地制度
- 三、集体农业生产的调控
- 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