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
报告字数:7919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1902年,德州出现了近代工业———北洋机器制造局,开始有了自己的产业工人。1915~1919年,德州印染业兴起,工人队伍开始发展壮大。1938~1945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德州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工人数量有所减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德州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工人阶层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1994年与1985年相比,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比重下降 13.4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比重比1985年分别提高5.1个百分点和8.3个百分点。1995年,德州农村在业人员257.87万人,其中在第一产业的183.74万人,占71.25%;在第 二产业的27.47万人,占10.65%;在第三产业的46.66万人,占18.1%。与1994年相比,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比重下降5.35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比重比1994年分别提高1.45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工人
- 1.职工总量持续增加
- 2.职工在不同所有制单位的分布变化明显
- 3.工人流动性加快,稳定性减弱
- 4.职工收入渠道拓宽,总收入增加
- 5.职工政治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 6.农民合同制工人已成为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 7.职工行业分布以制造业、教育文化和机关团体为多
- 8.就业竞争中女工处于不利地位
- 第二节 农民
-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
- 第四节 干部
-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和私营企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