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河南省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研究
河南省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研究

作者:李国英 LiGuoying

所属图书:河南经济发展报告(2016)

图书作者:张占仓 完世伟 王玲杰

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报告字数:13021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备受市场关注的地方债发行试点办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市场化发债机制正日趋完善。地方债试点发行采取自发自还的形式,是未来我国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成本,还有利于拉长债务期限,解决目前地方政府债务期限错配问题。但在中国金融体系欠发达的情况下,政府债固有的风险有可能进一步转化扩大引发财政、金融和市场风险,所以对债务风险进行预警评价的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风险及形成根源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等省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了预警评价。
文章目录
  • 一 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意义
  •         (一)化解债务风险,构建各地方政府可持续的举债融资机制
  •         (二)城投债的政策不确定性得以逐步消除
  •         (三)产生增量融资,支持稳增长和实体经济发展
  •         (四)地方债券的自发自还,剥离了国家信用的担保
  •         (五)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面临的期限错配的问题
  • 二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及形成根源
  •         (一)分税制体系、土地制度和金融体系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存在“预算软约束”
  •         (二)既有经济发展方式固化地方政府非市场化融资方式
  •         (三)地方债处于监管“失控”境地——过度举债并积累风险
  • 三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预警评价体系
  •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         (二)实证评价和结果分析
  • 四 结论与建议
  •         (一)防范并化解局部地区的风险,不仅要加强对新增债务的管理,还要处理好存量债务,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
  •         (二)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责任制,将债务指标纳入地方官员考核机制
  •         (三)分清责任,采用“现收现付”和“谁使用谁支付”两种机制互补的方式,由市、县政府直接发行债券,为当地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
  •         (四)选择多种合适的债务负担比率,分别衡量政府长期和短期的债务负担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