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讨论与结论——治理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
讨论与结论——治理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

作者:李增元

所属图书: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治理

图书作者:李增元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报告字数:110970字 报告页数:123页
摘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社区是社会的微观基础,社会是社区的放大。在现代社会,社区日益发展成为开放、流动社会中的公共生活空间,是不同身份居民自由居住、生活的公共性空间,也是情感交流、认同的场所。在现代化进程中,社区还是国家治理基层社会的主要载体,在发展中呈现社区社会化与社会社区化的双轨路径。由此,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新时期的农村社区如何治理变得较为复杂。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现代化:农村社区治理改革发展的新场景与新命题
  • 第二节 治理历史是什么: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特征回顾
  •         一、传统时期的农村社区及其治理
  •         二、近现代以来的农村社区及其治理
  •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社区及其治理
  •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社区及治理
  • 第三节 现实特点是什么:新型城镇化引发的当代农村社区分化及治理改革探索
  •         一、农村社区性质、类型、功能的变迁与分化
  •         二、农村社区治理改革的实践探索及其特征
  •         三、当代农村社区治理改革与传统农村社区治理改革的异同
  • 第四节 治理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的发展趋势
  •         一、质性变革: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转向
  •         二、基本走向:从城乡社区分治到城乡社区治理一体化
  • 第五节 治理现代化如何治: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理念与模式
  •         一、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         二、治理理念:融合、协商民主、协同与法治
  •         三、治理模式:“政社互动”与“三社联动”
  • 第六节 治理现代化规划如何定: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需具备的战略思路
  •         一、城乡一体化与社会有机融合发展机制
  •         二、分类引导与多轨治理并举模式
  •         三、契合乡村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保护内在要求
  •         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战略
  • 第七节 重点突破在哪里: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         一、制度:基础性治理制度体系改革
  •         二、能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         三、参与:政府“自上而下”管理服务与居民“自下而上”实效参与结合
  • 第八节 核心问题是什么: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构成要件
  •         一、治理主体:多元性、系统性、整体性
  •         二、治理体制机制:参与性、协同性、协商性
  •         三、治理工具:法治、信息技术、民主
  • 第九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若干政策思路
  •         一、创建城乡一体型的新型社区治理单元
  •         二、推动城乡一体的社区发展机制
  •         三、构造“乡镇-社区-小组(网格)”的新型治理结构
  •         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居民”的多元治理主体及协同治理体系
  •         五、创立“政社互动、多元主体分工有序”的协同合作治理机制
  •         六、创新“信息化、网格化、网络化”的社区治理方式
  •         七、形成“法治化、规范化”的农村社区治理制度
  •         八、保障社区居民主体参与地位及参与权利
  •         九、建立农村社区居民的合法权利及财产权益保护机制
  •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