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地方创新实践
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地方创新实践
报告字数:18528字
报告页数:22页
摘要:促进和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切实加以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针,在解决农民工问题上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在推进城镇化、解决农民工问题、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方面做了许多创新实践,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文章目录
- 一 城镇化创新实践
- (一)城市群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 (二)城乡接合部城市化改造
- (三)主动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创新实践
-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 二 农民工输入地创新实践
- (一)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实践
- (二)城乡平等就业创新实践
- (三)社会保险创新实践
- (四)住房保障创新实践
- 三 农民工输出地创新实践
- (一)天津的“宅基地换房”
- (二)浙江嘉兴的“两分两换”
- (三)浙江温州的“三分三改”
- (四)成都的“三个集中”
- (五)重庆的“地票”交易
- (六)广东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 (七)广州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 (八)北京农村集体资产与收益分配改革
- 四 地方创新实践评析
- (一)城镇化道路主要侧重于城镇空间规模发展,而忽视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目的
- (二)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不适应大量农民工进城的现实需求
- (三)农民工的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权益需要进一步维护和发展
- (四)一些地方在促进农民集中居住、实现农民身份转变中,严重损害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财产权利
- (五)农村集体资产保障不够,集体收益分配权难以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