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导论
《中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导论

作者:刘惠林

所属图书:中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

图书作者:刘惠林

出版时间:2012年05月

报告字数:9318字 报告页数:11页
摘要:发展农村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工程。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是制约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财力严重不足,依靠农村自身力量难以发展农村教育。因此,要重构公共财政体制下的农村教育财政体制。我国实行新式教育已过百年,农村教育经费供给一直由县级政府和乡村自行承担,这虽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其弊端却一直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虽几经变化,但农村教育经费供给至今仍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这种体制的缺陷已十分明显:首先,我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地方财政一直十分困难,大多数县级政府的财力已难以承担发展农村教育的重任。其次,由各县级政府承担农村教育的主要财政责任,进一步拉大了我国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文章目录
  • 一 有关概念的界定
  • 二 笔者对中国农村教育的认识
  •         1.从社会公平的高度重新审视中国农村教育
  •         2.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思考中国农村教育的未来道路
  •         3.从体制转轨的角度探求当前农村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         4.依靠制度创新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 三 抓住机遇建立公共型农村教育财政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