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公共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创新——以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模式为例
公共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创新——以山东省图书馆尼山书院模式为例
报告字数:6668字
报告页数:10页
摘要:“图书馆+书院”模式作为连接传统书院与现代图书馆的纽带,是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型模式与路径。尼山书院依托自身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山东省图书馆的现代化平台,从机制创新、设施建设、管理模式以及资源整合等多方面出发,对“图书馆+书院”的建设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兼具传统优势与现代特征的“尼山书院”模式。
文章目录
- 一 “图书馆+书院”:传统书院与现代图书馆的桥梁
- 二 “图书馆+书院”模式的意义与作用
- (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 (二)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
- (三)是引导“国学热”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 (四)是推动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需要
- 三 “图书馆+书院”建设与管理模式初探
- (一)因地制宜,激发自身的活力
- (二)结合已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推动尼山书院建设
- (三)整合资源、统筹发展,提高书院社会化水平
- (四)探索创新,增强书院吸引力
- (五)机制创新、集思广益,共谋尼山书院发展
- 四 “图书馆+书院”模式的实践成果与社会影响
- (一)营造社会文明良好风尚
- (二)带动古籍保护研究利用
- (三)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
- (四)社会影响力日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