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初中后”流向哪里?
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初中后”流向哪里?

作者:宋映泉 曾育彪 张林秀

所属图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

图书作者:秦红宇 魏佳羽 杨东平

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报告字数:14944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打工子弟学校学生“初中后”流向哪里?他们的教育和就业前景如何?本文使用来自北京市10个区县50所打工子弟学校1866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连续五年的跟踪调查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发现,(1)这个群体“初中后”教育成就整体不高。高中(含职业高中)阶段升学率不足40%;大学升学率不到6%。在高中阶段,入读职业高中的比例高于普通高中。在大学阶段,有近一半的学生入读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2)这个群体整体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不高。就业者中有2/3在低端服务业,平均月薪为2500~3500元;10%左右以自我雇用的方式就业;有13%~21%的人处于无业状态。(3)这个群体中大多数仍然留在北京。就读职高的学生中超过2/3在北京;上大学者中有近三成在北京;在就业或者无业者当中,超过3/4在北京。(4)这个群体已经开始结婚生子养育下一代。这意味着流动儿童已经开始“再生产”。本文初步分析了导致这个群体面临教育和就业严峻挑战的体制性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章目录
  • 一 数据和方法
  • 二 主要发现及讨论
  •         (一)教育情况
  •         (二)就业情况
  •         (三)讨论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