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场景制造:北京三个城市社区发展的文化动力分析
场景制造:北京三个城市社区发展的文化动力分析
报告字数:18483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以往的区域发展研究很少涉及具体的设施、人群、活动、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等地方文化特征,而主要是从传统的经济发展要素,如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入手,研究它们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可以说,早期的区域发展研究带有很强的物质要素传统和弱文化色彩。但是,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这种研究传统逐渐发生改变。本文选取中国最具有后工业城市色彩的北京作为分析对象,选取其中三个不同文化特征类型的社区,来探索后工业城市社区复兴的驱动力。它们分别为:以创新创业文化为特征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以创意文化为主的798艺术区、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南锣鼓巷。本文从这些地方的文化场景特征角度入手考察,包括设施、人群、活动等形成的场景,以及场景中蕴含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这些要件构成了地区文化特质,正是这些特质吸引并聚集了诸如创新创意等高级人力资本,形成新企业和新业态,带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文章目录
- 一 增长发展动力:“生产要素”VS“消费要素”
- 二 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 三 三个不同文化特征社区场景的比较
- (一)中关村创业大街:从传统图书城商业街到创新创业文化圣地
- (二)798艺术区:从工业厂房到文化创意中心
- (三)南锣鼓巷社区:从胡同四合院到文化旅游区
- (四)三个城市社区场景的比较分析
- 四 三个城市社区场景制造的机制分析
- 五 对于城市政策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