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城中村艺术干预模式的多元差异化分析
城中村艺术干预模式的多元差异化分析

作者:李蕾蕾 阳秋 吴翔凌 肖姗姗

所属图书: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16)

图书作者:陈少兵 张骁儒 张军

出版时间:2016年07月

报告字数:9914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本文选取深圳、广州和北京的城中村艺术干预的典型案例,描述艺术家和艺术活动在城中村的主要表现,探讨艺术对于城中村发展和演化的作用,以及艺术与更广泛之社会、历史和地理的关联性,试图发现艺术作为城中村干预方式的具体表现和独特作用。文章主要通过实地调研、艺术家访谈和文献资料整理,采用艺术的社会-地理学视角,通过关注城中村所处地理区位的差异及其人群关系,识别出艺术在城中村的主要活动和影响的四种模式:①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城中村的艺术干预,主要表现出某种通过艺术回应诸如城中村的消失和推土机式的城市更新等社会问题的当代性和反思性,以及对公众的启蒙价值;②位于城市边缘区的城中村的艺术干预,则强调作为古村落的城中村核心区的保护、艺术社区的空间提供和旅游休闲观光功能;③凭借微观区位独特性所建立起来的特殊模式,如位于美院附近的城中村的艺术干预,主要表现出青年学生和艺术实践特点,以及作为艺术培训产业的干预模式;④凭借宏观区位独特性所建立起来的特殊模式,如临近香港的深圳大芬村,发展了艺术外贸为主的文创经济模式,而地处首都北京的通州宋庄,则表现为通过艺术实现政治批评的功能。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艺术干预城乡发展的蓬勃实践
  • 二 城中村的独特语境:艺术干预的场所
  •         1.半村半城的生活景观
  •         2.非正规生产景观
  •         3.城中村的身体感官史
  •         4.城中村的草根奋斗精神
  • 三 案例与模式
  •         (一)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城中村艺术干预:公众启蒙模式
  •         (二)位于城市边缘的城中村的艺术干预:艺术社区模式
  •         (三)凭借微观区位独特性的城中村艺术干预:艺术培训模式
  •         (四)凭借宏观区位独特性的城中村艺术干预:文创经济与政治模式
  • 四 结论与讨论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