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生产方式的衔接与当代民族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评析
生产方式的衔接与当代民族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评析
报告字数:20150字
报告页数:23页
摘要: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不断有西方学者梳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学价值,并试图整理一个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学以及相关研究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唯物论等哲学思想层面,还包括“阶级”“意识形态”“生产方式”等重要的分析框架。其中“生产方式”作为马克思对人类社会诸种形态中生产活动的抽象,在《资本论》中被明确作为研究对象。相关理论被运用到20世纪50年代的少数民族历史调查以及后来的社会经济形态研究中,成为我国民族学研究的宝贵经验。为了继承这一传统,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生产方式”的概念史,寻找一种推进当前中国民族学研究的新路径。
文章目录
-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全景
-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视野中的生产方式
- 三 生产方式的衔接问题
- 四 对中国当代民族学研究的启示
- 五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