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民工媒介形象再现及其内在逻辑:基于央视春晚的分析
农民工媒介形象再现及其内在逻辑:基于央视春晚的分析
报告字数:16909字
报告页数:19页
摘要:央视春晚再现的农民工形象经历了缺失,备受讽刺的“盲流”“入侵者”和“边缘人”,初步被接受的淳朴、正直、实干等农民本色,被接纳的“准市民”,融入城市生活的“新市民”等形象变迁过程。这种变化既是社会变迁的体现,又与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国家政策紧密关联,其背后蕴含了深刻的政治生态和媒介发展法则的交叉逻辑、受众解读逻辑。其结果对社会公众、社会文化、社会政策和农民工自身都有着深刻影响。
文章目录
- 一 研究背景与文献述评
- 二 春晚农民工媒介形象再现的阶段特征与历史背景
- (一)1988年及以前:春晚农民工形象缺失
- (二)1989~1995年:备受讽刺的“盲流”“入侵者”和“边缘人”
- (三)1996~2003年:被初步接受的淳朴、正直、实干等农民本色形象
- (四)2004~2007年:被接纳的“准市民”形象
- (五)2008年以来:融入城市生活的“新市民”形象
- 三 春晚农民工媒介形象再现的内在逻辑
- (一)政治生态和媒介发展法则的交叉逻辑
- (二)春晚农民工媒介形象再现的受众解读逻辑
- 四 反思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