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传统村落古建筑盗卖与保护调查报告
传统村落古建筑盗卖与保护调查报告
报告字数:9297字
报告页数:12页
摘要:江浙地区古建筑偷盗普遍,买卖之风盛行,原因在于收藏爱好推动古建筑买卖,商业利益驱动产业发展;村民保护意识不强;基层监管主体不明。本文认为应完善立法,加大保护和打击力度;建立数据库档案,采取实名制保护;产权流动,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商业开发与非遗保护相结合,保存古建筑文化气息;引入社会力量,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与参与度。
文章目录
- 一 传统村落古建筑盗卖情况调查
- (一)古建筑偷盗普遍
- (二)古建筑买卖之风盛行
- (三)古建筑异地拆迁形成产业链
- 二 古建筑盗卖盛行原因分析
- (一)爱好收藏推动古建筑买卖
- (二)商业利益驱动产业发展
- (三)资金缺乏,村民保护意识不强
- (四)各方认识不统一
- (五)法律空白
- 三 传统村落文物频遭盗卖凸显监管难题
- (一)“身份”缺失、认定难,传统民居成执法“真空”地带
- (二)基层监管主体不明、能力不足
- 四 传统村落古建筑保护对策
- (一)完善立法,加大保护和打击力度
- (二)建立数据库档案,采取实名制保护
- (三)产权流动,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
- (四)商业开发与非遗相结合,保存古建筑文化气息
- (五)引入社会力量,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与参与程度
- (六)社会借鉴国外古建保护的做法与经验
- (七)重视和发挥原住居民的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