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觉醒和行动:公平社会转型的微观基础——以建筑业农民工社会工作为例
觉醒和行动:公平社会转型的微观基础——以建筑业农民工社会工作为例
报告字数:21623字
报告页数:24页
摘要:建筑业农民工被形容为21世纪的“包身工”。在弹性、高薪的外衣包装下,掩盖的是建筑业农民工严重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问题——劳动合同缺失、劳动风险增强、工资持久拖欠等。如何通过社会工作的干预,促进建筑工人意识觉醒和权益保护,从而实现一种公平的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工作的独特使命。本研究基于一个劳工服务机构的工作案例,初步探索中国转型社会工作的本土模式:进行持久的公民意识和阶级意识教育,推动工人的意识提升和工人组织发育,连接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持和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倡导,推动建筑业农民工的权益表达和增权行动。
文章目录
- 一 引言:建筑业农民工的困境和体制性根源
- 二 相同困境下的劳工服务策略
- 1.依法维权的社会限制
- 2.工业社会工作的衰退
- 3.形同鸡肋的企业社会责任
- 三 意识觉醒和合理行动——跳出双重困境的另类可能
- 四 一个反思性案例呈现
- 1.工地探访
- 2.个案服务
- 3.社会倡导和志愿动员
- 4.下乡社区教育
- 5.工人组织的发育
- 五 讨论:转型社会工作的中国本土特征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