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幸福感”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新方向——以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为例
“幸福感”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的新方向——以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为例
报告字数:17453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425名广州大学1~4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比较了性别、户籍等变量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差异;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大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人格特质、感受性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研究发现在考虑人格特质对幸福感影响的同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仍然会通过感受性社会支持来影响个体幸福感。最后,本研究在该实证研究结果基础上初步建构了“幸福”建设的社工干预模式并进行了分析探讨。
文章目录
- 一 前言
- 二 文献回顾
- (一)幸福感的理论视角
- (二)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 三 研究框架与方法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四 研究结果
- (一)性别、城乡户籍与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关系
- (二)均值差异比较
- (三)结构方程分析
- 五 分析讨论
- (一)户籍差异
- (二)性别差异
- (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
- (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SWB
- (五)社会支持的重要作用
- 六 “幸福”建设的社工干预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