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突破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民国知识分子参与乡村建设运动的时代意义
突破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困境——民国知识分子参与乡村建设运动的时代意义

作者:宣朝庆

所属图书: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

图书作者:杨宏 王先明 徐秀丽

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报告字数:15259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1920—1930年代农村经济破产、社会动荡所引发的乡村危机,引发城市知识阶层的极大关注,并形成相关公共舆论。他们认为拯救农村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保障农村公共品供给,由此产生以“杨开道方案”为代表的系列设想。但是,处于现代化初期的国家和地方社会并没有发展出有效的公共品供应体制,在这种特殊背景之下,知识分子群体激起投身农村、建设农村的道德行动,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独特道路。这些历史经验直到今天仍有重要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章目录
  • 一 “杨开道方案”与农村公共品供应困境
  • 二 城市知识阶层关注农村和投身乡建
  • 三 乡村建设中的制度、组织创新和农村公共品供给
  •         (一)动员外部资源
  •         (二)建立人才队伍
  •         (三)创新制度
  •         (四)稳定环境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