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社区自治的政策分析与理论解构
社区自治的政策分析与理论解构
报告字数:15473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基层社会的治理模式经历了政府主导型、合作治理型和社区自治型三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而这种治理模式的变迁,标志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政府在基层社会的职能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社区作为我国基层社会自治的重要单元,长期以来,一直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模式,“韶九”社区以“善治”理念为指导建构现代社区的自治制度,杭州市电子选举方式的推进促进了我国社区民主机制的创新,武林街道以社区“新闻发言人”制度促进社区沟通机制的创新。
文章目录
- 一 社区自治政策的新定位:由行政主导型向自治型复归
- 1.政府主导型阶段(1949~1978年)
- 2.合作治理阶段(1978~2000年)
- 3.社区自治阶段(2000年~)
- 二 社区治理结构的变迁:从国家社会化到社会国家化的转变
- 三 社区自治空间的拓展:“善治”理念的确立与制度的保证
-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证
- (二)以善治理念为指导
- 四 社区民主参与机制的创新:由精英主导向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扩展
- 五 社区沟通机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