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孕妇工伤胎儿受损”的个案分析——兼论工伤法中的性别盲点及性别歧视
“孕妇工伤胎儿受损”的个案分析——兼论工伤法中的性别盲点及性别歧视

作者:郭慧敏 段燕华 高涛

所属图书:中国妇女研究十年(1995~2005)

图书作者:刘伯红 谭琳 姜秀花

出版时间:2005年08月

报告字数:14778字 报告页数:18页
摘要: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质性研究方法,但一般学者用之甚少,以往对妇女劳动权益的研究也少有关注妇女工伤保险与索赔权的,基于这两点,本文试图就内容和方法上做一点探索。本文尝试引入性别分析方法,借用女性主义法学理论,从妇女的经验出发,从工伤法和妇女法这一法律的微观层面检视法律的性别立场,探讨由于法律的性别盲点,给女性受害人带来的排斥、伤害和持续性不利后果的可能性,以及这一行为本身是不是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性别歧视;再次,案例分析中描述的事实以当事人的口述和提供的证据为出发点。这是一种主观表达,我们没有用一种所谓案例的客观描述,而用女性当事人口述正是想表达妇女的经验和倾听妇女自己的声音。最后,女性权益案例分析的主要困难在于理论多元与不足,这决定了本文的分析有不完整性,仅仅是一种女性主义法学理论本土探寻的尝试。
文章目录
  • 一 案例——无从救济的权利
  •         1.当事人口述
  •         2.该案证据
  •         3.本案各方的不同立场
  • 二 性别盲点与性别歧视的发现
  •         1.工伤风险的性别盲点
  •         2.工伤伤害持续化和合法化
  •         3.一个性别歧视的后果
  • 三 孕妇工伤中母亲和胎儿权益的整合
  •         1.以胎儿为主体的民事救济
  •         2.母亲在诉讼中权利的让渡
  •         3.母子利益及诉求在权利救济中的整合
  • 四 本案救济不能的制度性原因
  •         1.“法律人”假设的男性标准
  •         2.法律以男性经验为基础
  •         3.法律文化中生育责任在两性间的不合理配置
  •         4.有关法律及制度的缺陷
  • 五 结论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