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试论“三农”财政扶持制度建设——加速培养农业企业家改造农民阶级的战略构思
试论“三农”财政扶持制度建设——加速培养农业企业家改造农民阶级的战略构思
报告字数:11084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解决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所谓“三农”问题,乃是摆在我们面前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要有新思路。笔者认为战略构思应是:以人为本,建设“三农”财政扶持制度,在增加实物资本投入的基础上,扩大人力资本投入,培养农业企业家,逐步将传统农民置换出来,以便改造农民阶级,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发展现代知识型农业,并将置换出的传统农民改造成工人、商人和其他社会成员。改造农民阶级的内涵是:培养具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科学知识的农业企业家或称农业经营者,形成农业企业家阶层或农业经营者阶层,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传统农民从农业中置换出来。战略目标是:一方面,改变农业经营者主体的成分,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文化与职业素质,以便将现在的半生计、半商品性农业发展成完全商品性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将分散性、知识含量低的小规模农业,发展成集中性、知识含量高的大规模农业;将家务型生产方式,转变成企业型生产方式,增加知识含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增产增收,发财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是将置换分流出来的农民转移到城市,让他们在相对于农村是个知识密集的城市社会空间中,打工创业,接受社会再教育,提高文化,增长才干,充分开发利用在农村不能充分开发利用的自身体力资源、智力资源,改造成工人、商人、个体经营者、私营经济的业主,壮大城市劳务阶层、经营者阶层,发展城市经济,在城市高消费群体中,“采金挖银”,求生存谋发展。实践证明,这比他们在农村靠经营承包地、知识含量低的小规模农业,更易于发财致富奔小康。本文就是围绕这一战略构思,分别论述相关问题,包括建设“三农”财政扶持制度的理论基础、客观要求、社会功能、基本要素等。
文章目录
- 一 建设“三农”财政扶持制度的理论基础
- (一)农业经济增长的规律
-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服从产业结构系统优化的一般规律
- (三)农业发展要服从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规律
- (四)农业发展要遵循城市化的一般规律
- 二 建设“三农”财政扶持制度的客观要求
- (一)建设“三农”财政扶持制度是“反哺农业”的客观要求
- (二)建设“三农”财政扶持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 三 建设“三农”财政扶持制度的社会功能
- (一)人地矛盾尖锐是遏制中国农业发展的症结
- (二)加速农民分流是发展农业的战略举措
- (三)承包地使用权商品化是解决人地矛盾的焦点
- (四)承包地使用权商品化的实质是赎买
- (五)出让农村宅基地与房产是加速农民分流的切入点
- 四 建设“三农”财政扶持制度的基本要素
- (一)研究中国农户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的财政扶持制度要素
- (二)研究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加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财政扶持制度要素
- (三)研究实施承包地使用权商品化的财政扶持制度要素
- (四)研究培养农业经营者阶层改造农民阶级的财政扶持制度要素
- (五)研究农副产品精细加工工业和关联产业群发展的财政扶持制度要素
- (六)研究农副产品销售的财政扶持制度要素
- (七)研究农村城市化的财政扶持制度要素
- (八)研究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福利保障的财政扶持制度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