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当代中国妇女NGO参与社会救助的特性分析与发展路径
当代中国妇女NGO参与社会救助的特性分析与发展路径

作者:李莉 LiLi

李莉 LiLi##谭琳 周颜玲(EstherNgan-lingChow)

所属图书:全球背景下的性别平等与社会转型

图书作者:谭琳 周颜玲(EstherNgan-lingChow)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报告字数:9153字 报告页数:11页
摘要: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最低生活水平、维护底线公平的基本手段。为了促进妇女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家和社会负有社会救助的义务和责任。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正是社会履行其救助职责的具体体现和有效手段。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在现时期的社会救助中,不仅在服务宗旨上从生存性指向发展性,逐步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的服务模式,还正在形成多元合作式的社会关系模式以及社会资源逐步多元化等。同时为了实现组织的赋权与增权,还需要从改善社会关系结构、提高能力建设、实现强势与弱势的互补与均衡、实施两性共治等各方面完善组织发展。
文章目录
  • 一 有关概念的厘清
  •         (一)社会救助
  •         (二)妇女非政府组织
  • 二 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在妇女社会救助中的现状与特点
  • 三 赋权与增权: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路径
  •         (一)进一步形成“O”形(网络型)组织关系发展网络
  •         (二)组织结构上实现强势与弱势的互补与均衡
  •         (三)加强自身组织能力建设
  •         (四)以两性共治来提升组织影响能力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