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首都慈善事业社会监督机制创新研究
首都慈善事业社会监督机制创新研究

作者:张耘 庞世辉 杨松

所属图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07~...

图书作者:张耘 庞世辉 杨松

出版时间:2008年01月

报告字数:10460字 报告页数:14页
摘要:首都慈善事业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亟待提高。首都慈善事业社会监督机制创新的目标是发动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全民参与的、涵盖所有慈善组织的社会监督体系。实现途径是建立政府对“草根组织”的监督机制,建立司法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机制,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建立民间评估机制,建立公民个人监督机制,形成行业自律机制。
文章目录
  • 一 首都慈善事业社会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         (一)政府对“草根组织”监督缺位
  •         (二)司法监督缺位
  •         (三)社会舆论监督不力
  •         (四)民间评估机制尚未建立
  •         (五)公民个人监督热情不高
  •         (六)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
  • 二 首都慈善事业社会监督不力的成因分析
  •         (一)政府对“草根组织”的忧虑是造成政府监督缺位的重要原因
  •         (二)较低的司法独立性是造成司法监督缺位的重要原因
  •         (三)较窄的新闻自由度是造成社会舆论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
  •         (四)社会中介机构欠发达是造成民间评估机制缺位的主要原因
  •         (五)公民意识淡薄是造成个人监督热情不高的重要原因
  •         (六)慈善行业联合会的滞后建立是造成行业自律机制缺位的主要原因
  • 三 首都慈善事业社会监督机制的创新设计
  •         (一)建立政府对“草根组织”的监督机制
  •         (二)建立司法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机制
  •         (三)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力度
  •         (四)建立民间评估机制
  •         (五)建立公民个人监督机制
  •         (六)形成行业自律机制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