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北京郊区农村居民点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北京郊区农村居民点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作者:张强

所属图书:2007年:中国首都城乡发展报告

图书作者:黄序

出版时间:2007年01月

报告字数:11802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带有根本性的布局问题,以保持未来更长久的稳定。农村居民点调整对于城市发展的突出意义,在于通过调整为城市建设供给相当数量的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调整对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在于布局调整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建设,显著地改善农村的生活生产条件,在一个更高的合理化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这是未来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一。
文章目录
  • 一 新农村建设中北京郊区农村居民点的现状
  •         (一)农村居民点数量
  •         (二)农村居民点分布
  •         (三)农村居民点与城镇的空间关系
  •         (四)村庄发展水平
  •         (五)村庄就业
  •         (六)村庄用地结构
  • 三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调整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一)对北京郊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基本看法
  •         (二)从空间分布的角度看,分析农村聚落“不合理”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是农村居民点调整的关键
  •         (三)解决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一个是需要时间和阶段的过程
  • 三 农村居民点建设与调整的建议
  •         (一)应从农村居民的需求和城市对农村的需求两方面来考虑农村居民点布局是否合理,减少村镇布局调整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         (二)实现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的调整应实行村庄分类、重点分期、建设分步的战略
  •         (三)实现农村居民点调整应当实行村民自愿、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相结合
  •         (四)新农村建设试点应加强制度创新、技术集成和理论探索的力度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