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政府在营造供应链市场信用环境中的战略安排
政府在营造供应链市场信用环境中的战略安排
报告字数:13106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竞争的主体由单个企业转向供应链,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密切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供应链已经成为管理科学在生产运营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理论与应用模式。美国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弗(Martin Christopher)曾说:市场上将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通过扩大规模,实现外部市场内部化来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而供应链则与之相反,它通过把特定企业组织起来,实现内部市场外部化,从而实现企业间的优势分工与合作。供应链不同于单独企业,它是由有合作意向的企业组成的企业群,这些企业群之间通过一系列契约联系在一起,纵横交错的契约规定了链内各个合作企业的责、权、利。但供应链企业的合作是以企业自愿契约为基础的,这种合作是企业的外部市场行为,不具有强制性,链内企业间的交易,自然会衡量各自的收益、风险与成本,虽然他们也会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之间进行权衡,也会考虑链上企业的合作利益,但他们的行为准则依然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如此庞大的供应链网络系统中,由于契约的非完备性、信息的非对称性、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他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而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信用风险就是其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风险中的一种主要风险,这会影响到供应链的正常运作,严重时会导致供应链环节的中断。因此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信用缺失严重的情况下,就必须使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恰当地结合起来,使金融机构的职能定位、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对供应链市场信用管理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应研究政府机构职能如何转变以适应供应链市场信用管理的环境需要。
文章目录
- 一 建设供应链市场信用环境的必要性
- 二 政府在供应链市场信用环境建设中的缺失及弊端
- 1.我国供应链企业信用数据分布分散,缺乏信用信息查询的平台
- 2.国家信用管理法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 3.我国信用中介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很低
- 4.缺乏规避信用风险的制度
- 三 政府在供应链市场信用环境建设中的职能
- (一)我国供应链信用体系建设面临两种模式的选择
- (二)政府在供应链市场信用环境建设中的职能
- 四 供应链市场信用环境建设的战略对策
- 1.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建立全国统一的信用数据库
- 2.运用市场化手段使信用服务机构平等地获得信用数据
- 3.确定信用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 4.由政府牵头成立供应链企业信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