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村非农就业的历史变迁——以无锡、保定为例
农村非农就业的历史变迁——以无锡、保定为例

作者:隋福民

隋福民##隋福民 魏明孔 戴建兵

所属图书:中国经济史论丛 2016年第1期(...

图书作者:隋福民 魏明孔 戴建兵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报告字数:59140字 报告页数:67页
摘要:本文以无锡和保定为研究对象,描述了中国近现代农村非农就业的变化。第一,近代的非农就业机会少,形态单一,而且主要是农副业和外出务工。新中国成立后的集体化时期,国家对农户自主的非农流动并不支持,而是将农副业纳入集体经营的范畴之内。改革开放后,对农户的约束减少,而且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及农村乡镇企业的崛起,农户有了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第二,非农就业对于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非农就业作为支撑,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就不能转移,劳动生产率也就很难持续提高。
文章目录
  • 一 为什么基于历史角度研究农村非农就业?
  •         (一)农村非农就业的含义
  •         (二)基于历史角度研究农村非农就业的意义
  •         (三)资料介绍:“无锡、保定农村调查”
  • 二 近代无锡、保定的农家副业(非农就业)
  •         (一)保定11个调查村的农家副业
  •         (二)无锡11个村的农家副业(包括蚕桑)
  •         (三)两地外出就业(谋生)
  • 三 集体化时期的无锡保定农村非农就业
  •         (一)保定农家副业:集体化和工厂化
  •         (二)无锡11个村的情况
  •         (三)两地的人口流动
  • 四 改革开放后的无锡保定非农就业
  •         (一)保定非农就业的发展
  •         (二)无锡农村非农就业
  •         (二)保定无锡两地的人口流动
  • 五 小结
  •         (一)我们看到的景象是什么?
  •         (二)非农就业: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