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反思与建构
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反思与建构
报告字数:48964字
报告页数:54页
摘要:伴随着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和民政部的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的推进,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在各地有了越来越丰富多样的探索和实践。这其中,江西、云南、湖南、广东等一些地区的探索和实践较为持续和深入,并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和实践模式,在农村社会工作领域有较大影响力,也被学术界关注和探讨。戴利朝认为湘西、江西、云南的社会工作开展得最早,成效最显著,并将三地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分别概括为“高校实习” “行政打造” “项目运作” 三种类型。熊景维、钟涨宝学者则归纳了三类农村社会工作典型实践,分别是云南少数民族社区反贫困社会工作、江西省万载县注重人才培养本土化的社会工作以及湖北、湖南高校以教育与服务“双承载”。
文章目录
- 4.1 农村社会工作典型实践模式的比较分析
- 4.1.1 政府主导的万载模式
- 4.1.2 高校或民间团体主导模式
- 4.1.3 政府购买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 4.1.4 小结:三种模式的整体比较
- 4.2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实践的反思:问题和挑战
- 4.2.1 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职能定位不清
- 4.2.2 服务资源的可及性、便利性欠缺
- 4.2.3 文化的敏感度及服务关联度不足,影响农民对服务的接受和认可
- 4.2.4 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开发难
- 4.2.5 本土农村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滞后
- 4.2.6 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成本高,资源投入与供给面临较大挑战
- 4.3 中国特色农村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的建构:一个框架分析
- 4.3.1 总体框架设想
- 4.3.2 明确职能定位,构建政社合理互动的组织管理体系
- 4.3.3 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开发的激励与提升机制
- 4.3.4 改善资源配置机制,保障农村社会工作机构的运作资金
- 4.3.5 合理设置社工服务站点,创新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 4.3.6 探索本土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的服务方法,提高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