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现代化与市场化进程中的基层主体
中国现代化与市场化进程中的基层主体

作者:杨雪冬

所属图书:地方治理的逻辑

图书作者:杨雪冬

出版时间:2018年01月

报告字数:15907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1978年以后的中国农村进入了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里,由国家实行的各种改革措施从实质上讲是现代化和市场化在20世纪对中国农村最广泛、最深入的渗透和改变。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带来了乡村企业的崛起和繁荣,开始改变以农业为生产和生活内容的广大农村;市场化最突出的作用是把个体农户从原有的以生产队为单位的计划体制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曾经由行政权力控制的单一化的农村出现了利益的分化和主体的多元化。乡、村两级管理组织、乡村企业、个体农户、家族以及个体农户之间形成的新型组织或联合等各种角色共同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变迁的力量。
文章目录
  • 一 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和市场化:宏观描述
  •         1.现代化:强度、示范和压力
  •         2.市场化:风险、转型期和产权
  •         3.农村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的各种力量
  • 二 压力型体制下的乡级政治
  •         1.指标体系和“一票否决”
  •         2.职能扩大和集资、摊款
  •         3.改革收益和行政人员收益
  •         4.乡级人大存在的意义
  • 三 “政府化”的村民组织
  •         1.村与乡(镇)的关系
  •         2.村职能的扩张及其障碍
  •         3.领导人和村的凝聚力
  •         4.村的转变
  • 四 能人经济和乡村企业
  •         1.重新界定“能人”
  •         2.乡村企业的优势和影响
  •         3.能人的归属和乡村企业的前途
  • 五 农户:自由和不安全
  •         1.农户的自由和依靠
  •         2.农户经济的脆弱性
  •         3.个体农户的前途
  • 六 结论:利益的契合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