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报告字数:13377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少数民族曲艺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大瑰宝,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曲艺对于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2006~2015年,我国对少数民族曲艺的保护做出了一些努力,建立起了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出版了大量的学术研究论著,举办了多届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活动。然而,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解决,如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数民族类曲艺项目偏少且集中于部分少数民族、传承人面临年龄老化后继无人且男女比例差别大、演艺团体匮乏、观众群体少等。在今后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曲艺项目的挖掘、申报与管理,出台措施提高传承人的文化自觉,合理利用生产性保护及数字化保护,促进少数民族曲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章目录
- 一 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曲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 (一)少数民族曲艺具有独特的艺术文化价值
- (二)少数民族曲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 二 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名录保护基本情况
- (一)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 (二)各少数民族非遗项目数量分配相对均匀
- (三)非遗项目分布省份集中在民族地区
- 三 少数民族曲艺传承人传承基本情况
- (一)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传承人数量及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 (二)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传承人多老年少中青年
- (三)少数民族曲艺类非遗传承人中性别差距较大
- (四)少数民族传承人传承的并非都是少数民族非遗项目
- 四 少数民族曲艺的保护与传承取得的成就
- (一)四级曲艺类非遗名录建立
- (二)各类曲艺类学术研究成果卓著
- (三)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活动开展
- (四)曲艺院校及相关课程逐渐建立
- 五 少数民族曲艺在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分析
- (一)少数民族曲艺的发展面临的困境及问题
- (二)促进少数民族曲艺繁荣发展的主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