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2006~2015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作者:李任

所属图书: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

图书作者:王伟杰 柴立(满)

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报告字数:13570字 报告页数:17页
摘要: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少数民族日常的生产生活产生,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文明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随着少数民族地区与外界广泛的接触,大规模的工业生产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机器复制品正在取代手工制品,少数民族传统的手工技艺形式日益受到挑战。尽管国家、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行政部门和群众正在努力阻止这一颓势,但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仍在日益消亡。只有找出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相应的发展对策,才能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文章目录
  • 一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及其传承人概况
  •         (一)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名录数量及其分布情况
  •         (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数量及其分布情况
  •         (三)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情况
  • 二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技艺和传承人仍在不断减少
  •         (二)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
  •         (三)基层非遗名录评选把关不够严格
  •         (四)盲目开发改造导致非遗项目失去本真
  •         (五)区域性非遗法规制度不够健全
  •         (六)非遗管理、培训专业人才匮乏
  • 三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         (一)规范基层非遗名录的准入机制
  •         (二)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和扶持力度
  •         (三)建立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体系
  •         (四)建立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
  •         (五)进行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
  •         (六)与时俱进、适度创新
  •         (七)建立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非遗保护长效机制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