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06~2015年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报告
2006~2015年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报告
报告字数:16093字
报告页数:20页
摘要: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彝族人民创造了形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的社会泛化和非物质经济时代到来的背景下,传承和保护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世价值。在详细统计川、滇、黔、桂各级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相关学术研究以及相应的社会基础,分析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及性质、特点及不足等,就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文章目录
- 一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现状
- (一)数量庞大、种类丰富
- (二)地域性强、实践性高
- 二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分布及发展现状
- (一)彝族非遗项目的属性决定传承人的性质
- (二)相关配套政策促进彝族代表性传承人保护
- 三 彝族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和发展的不足
- (一)彝族非遗名录及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不足
- (二)彝语方言土语保护力度不足
- 四 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一)加快彝族非遗代表性名录及传承人的申请步伐
- (二)加强彝语方言土语的保护力度
- (三)实行动态和静态双重保护
-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