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2006~2014年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2006~2014年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
报告字数:13329字
报告页数:16页
摘要:民间音乐积淀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形成了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稳步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本文在概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针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存在的传承断层、文化土壤不断恶化等问题,提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等建议,探讨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期为更好地保护及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文章目录
- 一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概况
- (一)展开全国大普查,四级非遗代表作名录体系建立
- (二)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遗传承人保护机制不断完善
- (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法规建设逐步加强
- (四)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遗民族文化之乡、民俗传习馆和生态博物馆相继设立
- 二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传承、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遗日渐衰微
- (二)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遗传承出现断层危机
- (三)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成土壤日益恶化
- 三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遗未来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分析
- (一)加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遗教育,鼓励社会群体积极参与
-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立体保护体系
- (三)加快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
- (四)建立健全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遗数字化体系
- (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类非遗文化旅游,提升综合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