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市场离散宗族”:“自己人单位”的命运沉浮
“市场离散宗族”:“自己人单位”的命运沉浮
报告字数:44127字
报告页数:57页
摘要:本文对80年代以来岳平县几个湾子里发生的宗族复兴的现象展开阐述,对宗族社会文化网络的重建展开论述,对农民的宗族意识再生产机制展开讨论,进而分析农民“自己人意识”的强化机制。本文还分析了农民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基本取向,探讨了当下岳平农民行动逻辑的锻造机理。农民的权利观念在不断被启蒙中逐渐觉醒,家庭权力结构和代际伦理秩序也在历经风雨后渐趋稳定,农民“小私观”获得了新的表达。
文章目录
- 一 房头的复兴与宗族社会文化网络的重建
- (一)宗族标志物的复兴
- (二)宗族群体性活动的再兴
- (三)房头存在的标志性观念
- (四)宗族社会文化机制的勃发
- (五)宗族的社会文化网络与宗族意识的再生产
- 二 岳平人的“历史感”与“当下感”
- (一)“我是谁”:岳平人的宗族记忆
- (二)“为了谁”:岳平人的人生之问
- (三)“活在当下”:由“历史感”到“当下感”
- (四)“生活世界”:农民特殊主义行为逻辑的锻造场
- 三 农民个体行为逻辑的调整与农户家庭结构的变迁
- (一)被启蒙的农民权利意识:一例婚外性关系的启示
- (二)农民行为逻辑变迁引发的家庭代际关系调整轨迹
- (三)受规约的农民权利表达:农民“大私观”的实践价值分析
- 四 “自己人的治理”逻辑之变与法律下乡的进路
- (一)农民互助合作需求的层次演变:常规性的与应急性的
- (二)“自己人治理”的延续:有所为,有所不为
- (三)宗族性权威的“选择性治理”
- (四)规则混乱与法律下乡的进路
- (五)农民的权利与国家的法律:夹缝中求生存的“自己人的治理”
- 五 分田到户以来农民“私”观念的表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