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中国传统“族群观”与先秦文献“族”字使用浅析
中国传统“族群观”与先秦文献“族”字使用浅析

作者:马戎

马戎##谢立中

所属图书:理解民族关系的新思路:少数族...

图书作者:谢立中

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报告字数:23311字 报告页数:35页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传统“族群观”和先秦文献“族”字的使用。首先概述了关于中国族群关系研究的几个观点,包括研究意义、基本概念、理论参考等;其次描述了《左传》《国语》中“族”字的用法;再次阐述了先秦文献中关于少数族群的称谓;最后总结了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存在“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族群观,并摘录了《左传》《国语》《尚书》中“族”字的出处以供参考。
文章目录
  • 一 关于中国族群关系研究的几个观点
  •         1.分析对群体的称呼,是理解历史上“族群观”的一个切入点
  •         2.几个称谓术语的使用
  •         3.中国民族/族群关系研究可借鉴的三个理论来源
  •         4.传统中华文化中的“族群观”
  • 二 《左传》、《国语》中的“族”
  •         1.潘光旦先生对先秦文献中“族”字的研究
  •         2.《左传》、《国语》中的“族”字
  •         3.关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4.《尚书》、《周易》中的“族”字
  • 三 先秦文献中关于少数族群的称谓
  • 四 “夷夏之辨”
  •         1.《尚书》中与“夷”、“夏”有关的词汇
  •         2.《左传》中与“夷”、“夏”有关的词汇
  •         3.《国语》中与“夷”、“夏”有关的词汇
  •         4.“蛮夷戎狄”和“诸夏”之间的本质差别是什么
  •         5.“有教无类”
  • 结束语
  • 附录1 《左传》中的“族”字
  • 附录2 《国语》中的“族”字
  • 附录3 《尚书》中的“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