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就业结构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就业结构

作者:陆学艺

所属图书: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图书作者:陆学艺

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报告字数:41125字 报告页数:51页
摘要:本章描述我国就业岗位的数量、类别和层次分布,这些岗位是谁“生产”的、“生产率”有多高;劳动者与就业岗位之间是如何实现结合的,不同的游戏规则对于就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各类就业者之间的关系形态是什么样子的,不同的关系形态对于经济效率和政治稳定具有何种的影响。我国的游戏规则特征是“经济含量”较多,“政治含量”更多,“社会含量”微少。其运作的结果或者是就业岗位的生产率不足,失业率高;或者是关系形态恶化,就业结构乃至政治结构不稳。岗位生产和关系形态“共得”的实现方式是增加“社会含量”。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制度变迁:行政主导,市场自发,社会缺位
  •         一 就业结构的分析框架
  •         二 就业结构的历史分析
  • 第二节 就业岗位生产:数量增加,内外生长,层次提高
  •         一 就业岗位的体制外生产
  •         二 就业岗位的全球化
  •         三 就业数量的较快增长
  •         四 就业层级的趋高级化
  •         五 职业层级的趋高级化
  •         六 职业类别的复杂化
  •         七 就业流动的自由化
  •         八 就业区位的集中化
  • 第三节 关系形态的紧张:质量降低,内外差异,冲突酝酿
  •         一 关系形态:极端性雇主点
  •         二 过度市场化:劳务派遣
  •         三 社会排斥——农民工
  •         四 市场自由——“鱼塘困境”的出现
  • 第四节 社会缺位:组织弱小,机制残缺,难于相容
  •         一 社会缺位:就业结构问题的症结
  •         二 传统“社会”的弱小和被破坏
  •         三 “所设计的社会”与“所实现的社会”之间的大距离
  •         四 以社会主体的社会行动实现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