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工业化的劳动力转移
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工业化的劳动力转移
报告字数:28368字
报告页数:39页
摘要:中国没有能够成为工业革命的原生地,而不得不通过学习的方式从外部引入工业化,从而不得不走上次生的工业化道路即使是次生的工业化,也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是在农业的基础上生长的,或者说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嫁接的。中国在农业基础上的工业化过程是从沿海向内地递次被嫁接和生长的。到目前为止,工业化尚未起步或刚刚起步的“欠发达平原农业区”,事实上也已处在工业化区域的包围或半包围中,在这种情况下,该区域如何通过学习来嫁接或生长自己的工业化呢?经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均表明,劳动力向工业化区域的转移是首要步骤。
文章目录
- 一 传统农业区农业人□压力严重
- 1.评估指标的选择及体系的建立
- 2.实证分析
- 3.结论
- 二 封闭条件下的工业化模型
11104694 - 1.该模型包括这样几个基本假设
- 2.农业部门发展均衡条件
- 3.非农部门发展的均衡条件
- 三 开放条件下的工业化模型
- (一)平原农区的劳动力转移到发达区域不会影响平原农区的粮食供求状况
- (二)平原农区劳动力转移到发达区域的动机分析
- (三)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区工业化的效应
- (四)劳动力转移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与传统农业区自身的经济地位
- 四 传统农业区实施劳动力转移带动工业化的障碍因素分析
- (一)对第一阶段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
- (三)对第二阶段工业化及经济社会转型的制约因素分析
- 五 结论及政策建议
- 1.积极鼓励和支持劳动力异地转移
- 2.吸引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
- 3.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
- 4.加大对传统农业区的教育投入,尤其是要增加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
- 5.拓宽就业渠道,注重后期转变,引导整个发展机制逐步稳妥地推进
- 6.加快制度变革,尤其是以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宏观制度建设
- 7.加大减轻农民负担力度,切实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