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我国脸面观念及其儒学根源
我国脸面观念及其儒学根源

作者:成中英

所属图书: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第二辑

图书作者:翟学伟

出版时间:2006年06月

报告字数:12512字 报告页数:15页
摘要:不可否认,在任何文化情境下,相貌都会引起丰富而重要的联想。毫不奇怪,人们总是依据人的容貌来识别一个人的生动性。容貌是一个人的集中体现。一个体通过它来体现他的社会存在,用它来交流意义。然而关于相貌也有一些矛盾之处。一方面,我们看到它的变化无常和多种多样:它表达了一个人在他真实的“生活世界”中的多种情感和智识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面貌是生活本身,因为生活的戏剧性被它微妙地反映出来。即使是最镇定的和行事老到之人在面临生活中的严峻挑战时,也会掩饰不住他脸上的神情与愿望。
文章目录
  • 一 脸面作为价值的重要性
  • 二 脸面表述法与中国思维中的脸面观
  • 三 脸面观的儒学根源
  • 四 结束语
  • APPENDIX(附录)
  •         Ⅰ.Explicit Common Idioms of mien-tzu(face I)(“面子”的惯用语)
  •         Ⅱ.Explicit Common Idioms of lien(face Ⅱ)(“脸”的惯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