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特种养殖路上的先行者——记霸州市欧亚养殖场经理刘芳
特种养殖路上的先行者——记霸州市欧亚养殖场经理刘芳

作者:汪国会 李静

汪国会 李静##王振友 张和平 徐建新

所属图书:中国农业产业化道路

图书作者:王振友 张和平 徐建新

出版时间:2001年07月

报告字数:1881字 报告页数:4页
摘要:刘芳和他的霸州市欧亚养殖场,在全国养殖业系统很有名气。《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曾连续报道过他的事迹。1991年他被共青团廊坊市委授予青年带头人;1995年被评为河北省农业劳模;1996年被评为河北省特种养殖模范,同年被廊坊市授予特种养殖状元;1997年被廊坊市命名先进养殖企业家;1998年荣获廊坊市十大杰出农民;1999年当选霸州市人大代表,并再次被授予河北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他的欧亚养殖场被中国农科院确定为特产养殖基地和培训中心。1988年,刘芳参加了团县委组织的养殖蜗牛的培训班。这一年,他拿出全部家当一千多元资金,利用原储藏水果的地下室里搞起了蜗牛养殖。他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这些年一直在家——霸州市岔河集村务农,凭着虚心好学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钻研,掌握了蜗牛养殖技术,成了周围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养蜗牛专业户。后来蜗牛市场出现了波折,刘芳转向海狸鼠养殖,他到北京农科院向专家学习养殖技术,并对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于1989年投资9万元购买了60只海狸鼠,建起了欧亚养殖场,为了养好海狸鼠,刘芳吃住在场内,利用学到的技术,又买来大量的图书资料进行认真的学习研究,海狸鼠养殖又获得成功。事业上的成功,并没有使刘芳自我满足,他对养殖事业的追求更加执着,养殖场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1991年,他到沈阳参加了全国养殖企业信息发布会,会议期间,参观了东北地区的皮毛兽市场,对养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对狐、貉、貂等珍贵皮毛动物的国内、国际市场进行了深入考察,坚定了他养殖狐狸、貉的信心和决心。1992年,他投资十几万元,从大连外贸引进120只狐狸,开始进行狐狸养殖。但第一年下来,由于养殖不得法,狐狸繁殖失败,产仔数量少、死亡多,养狐并未成功。但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听说中国农科院有一个特产研究所,有对特种养殖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技术专家,就慕名前去学习请教,寻求技术指导。在研究所,他认识了兽医病学专家籍玉林研究员和饲养专家佟煜仁研究员,两位专家十分欣赏刘芳虚心好学的精神,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徒弟,教给他养殖狐貉的专业技术。两位专家帮助他分析养狐失败的原因,指出首次养狐失败是因为各个阶段的饲料配比没合理安排,同时忽视了狐狸发情期的科学饲养。他回到家,遵着专家意见,对症下药,边学习边摸索,继续进行他的狐狸养殖,终于在1994年获得成功。幼狐狸繁殖十分理想,产仔成活率明显提高。这之后,刘芳与特产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技术联系,聘请两位研究员作他的顾问,狐貉养殖一步步扩大。1996年,刘芳经过多方考察和市场分析又增加了肉犬养殖这一新项目,他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自行杂交培育新的肉犬种兽,逐渐培育成功燕赵肉用犬、大型观赏犬、小型观赏犬、护卫犬等几十个优质品种,并以养殖场为龙头,向农户供种源、供技术、供饲料,实行一体化经营,带动农民群众共同致富。欧亚养殖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家庭饲养到独立建场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创业,已建设成占地40亩,拥有固定资产780万元,以饲养狐、貉、犬等多种珍稀动物为主的全国最大的个体饲养场。刘芳也由此走上了勤劳致富的行列。最近刘芳又投入了180万元,扩大了养殖场的规模,增加了新的饲养品种,使种类兽达到上万只。他还对兽群的体况检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人工受精,杂交品种繁殖专用饲料进行摸索,并获得了成功,一年间,采用人工受精已繁殖出幼狐800多只,种犬1500只。为了便于特种养殖业的发展,他又研制出熟制干粉饲料,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方便了饲养,并降低了成本。1998年以来,刘芳在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的支持下开办了犬类、狐类动物养殖技术培训班,并逐渐固定为常年招生。他们向学员提供切合实际的教学光盘,方便了前来学习的农民,培训班开办两年多来,已培训学员2000多名。近几年来,随着欧亚养殖场的发展,场内养殖狐貉种类犬等珍稀动物数万只,全国十几个省、市、区的客户向该场预订种兽、仔兽和裘皮。甘肃、新疆、宁夏等地有些客户还与刘芳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为方便宣传养殖技术,刘芳还录制了电视专题片,印制了养殖宣传品,免费为客户和群众提供技术咨询。他还订阅了50多份科技报刊,无偿赠送给乡亲们利用。靠养殖致富的刘芳并没有忘记周围的农民。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尽快致富成了他正在努力推行的事业。他以中科院特产所为技术依托,以欧亚养殖场为种源基地,把珍稀动物养殖辐射到万户千家,他积极献身公益事业,向学校捐资助学,无偿为村民们办好事。
所属图书目录
MORE+ 推荐图书
MORE+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