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区域经济的集中化进程
区域经济的集中化进程

作者:卓勇良

所属图书:空间集中化战略

图书作者:卓勇良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报告字数:12553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夕,浙江区域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杭州,形成了工业布局的空间集中化格局。1978年,杭州地区工业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6.6%,如果加上嘉兴(包括现湖州)、宁波,环杭州湾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66.8%。二是各县经济发展大致处于一种自然资源决定的状态。实证分析表明,改革开放前长达30年的时间内,各县发展水平主要是由人均耕地水平所决定。人均耕地多的地方,发展水平较高;人均耕地少的地方,发展水平较低。这就是说,各县发展更多地是处于一种自然资源决定而不是政策决定的状态。由于改革开放前工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比重较低,因此,进一步就全省区域发展看,在改革开放前夕长达30年的时间内,区域政策事实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不大。我们在这一部分从3个不同的空间尺度分析1980年以来的区域发展格局。一是以县为单位的分析;二是以5区块为单位的分析;三是采取样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到乡镇层面进行分析。前两个分析结论,虽然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但大体是一致的,这表明从分散到集中是一个总的趋势。至于深入到乡镇层面所作的分析,由于缺乏必要的统计资料,以及工作量较大,只能作小样本分析,总的结论也是逐渐形成了空间集中化的趋势,当然,与前两个分析有一定的差异。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GDP集中趋势与工业总产值的分散趋势
  •         一、GDP集中趋势
  •         二、工业总产值分散化倾向及其对GDP集中化进程的促进
  • 第二节 经济重心南移
  •         一、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时段
  •         二、浙中平原与温台沿海地带的崛起
  •         三、进一步的若干归纳
  • 第三节 城镇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
  •         一、劳动力城乡分布的估算
  •         二、县市空间尺度的分析
  • 第四节 空间集中化进程的重大意义
  •         一、形成了以城镇经济为主的发展路子
  •         二、形成以城市为基本内核的区域集聚格局
  •         三、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极化格局
  •         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