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乡村研究数据库!

乡村研究数据库 > 欠发达区域发展模式
欠发达区域发展模式

作者:卓勇良

所属图书:空间集中化战略

图书作者:卓勇良

出版时间:2000年11月

报告字数:12895字 报告页数:21页
摘要:欠发达区域,亦即我们所谓的非“Ⅴ二”区域,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多数位于山区,区位较偏、交通不便;二是多数地方的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发展水平较低。在浙江空间集中化战略研究中,已经逻辑地隐含着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模式。在空间集中化进程中,存在着一个生产要素被集中的问题。在资金方面,可以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形成政府财力的反梯度配置,但政府并不能控制欠发达地区的社会资金流向发达地区。因此社会资金等生产要素,对于欠发达区域来说,不可避免地有一个被集聚的问题。但在这里,最重要的被集聚要素是人口。我们以人口集聚为主线,以非“Ⅴ二”区域人口向“Ⅴ二”区域的转移为钥匙,研究非“Ⅴ二”区域的发展模式问题。结论是,由于人口向“Ⅴ二”区域集中,虽然非“Ⅴ二”区域的GDP增长较慢,但人均GDP仍会有相对较快的增长。
文章目录
  • 第一节 欠发达区域发展状况
  •         1.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         二、工业化水平较低
  •         三、发展工业的自然地理条件较差
  • 第二节 跨越工业化阶段
  •         一、美日经验表明,人口迁移会在一定程度上“熨平”区域发展差距
  •         二、浙江一些县市的经验也表明,劳动力外出是“熨平”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重要途径
  •         三、欠发达地区完全能够跨越工业化阶段直接进入现代化
  • 第三节 “异地工业化”为主的多元发展模式
  •         一、积极发展效益农业
  •         二、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
  •         三、积极推进劳动力转移
  •         四、适当发展地方工业
  • 第四节 政府可支配资源的反梯度投入政策
  •         一、规范财政税收行为,适当增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         二、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
  •         三、调整欠发达地区的投入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