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研究数据库 >
重塑农民主体性和组织性,开启乡镇复兴时代——信阳郝堂村建设实践探索及对特色小镇的借鉴思考
重塑农民主体性和组织性,开启乡镇复兴时代——信阳郝堂村建设实践探索及对特色小镇的借鉴思考
报告字数:19074字
报告页数:28页
摘要:2013年,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示的第一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中,郝堂村榜上有名,并入选全国“美丽乡村”的首批试点村。郝堂村以极少量的资金投入,完成了从破败农村向特色村庄的华丽转变。在多地特色小镇因建设上缺乏财力、发展上缺乏活力、经济上缺乏实力、形象上缺乏魅力而陷入开发困局和发展瓶颈时,郝堂村独辟蹊径的探索和实践,无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以郝堂村为案例,通过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对比分析,对特色小镇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详细阐述了以内置金融和乡建院为抓手,重新激活农民的主体性和组织性,开发、培育特色村镇的思路和方法,并就下一阶段的发展提出了方法和思路。
文章目录
- 一 乡村复兴是特色小镇的历史使命
- (一)使命之一:打造农村发展新平台
- (二)使命之二:打造农村产业新龙头
- 二 缺乏对乡村理解的特色小镇建设带来的风险
- 三 郝堂村如何脱贫解困并实现快速发展
- (一)重塑农民的主体性与组织性,激发农村发展的内在动力
- (二)搭建村社内置金融,培育村镇发展内在动力
- (三)郝堂村内置金融建设经验总结
- (四)郝堂村内置金融与村庄产业升级方向
- (五)创新开发模式:以农民为主导,专业乡建组织长期陪伴
- 四 郝堂模式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借鉴价值
- (一)采用多元开发模式,因地制宜开发特色村镇
- (二)培育被开发地区原住民的主体性与组织性
- (三)从信任到信用,搭建一套适合村镇的信用体系
- 五 结语